商汤灭夏这么大的功绩,为何甲骨文没记载?考古揭示夏朝本不叫夏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在历史中,除了后世记载明确的各个朝代之外,最神秘的莫过于夏商周三朝了。这三个朝代,作为后来各朝公认的伊始,不仅产生了众多流传至今的神话,更以其神秘晦涩的面貌,成为历史学中的讨论热点之一。
而在这其中,商汤与夏桀的那一场战争,作为商朝建立的根基,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。可令人感到不解的是,在商朝的甲骨文中,竟然丝毫都没有提到过“夏”这个字。
难道夏朝根本就不存在,而商汤和夏桀的战争也都只是虚构的一段历史吗?如果不是,那么在先祖汤灭夏后建立商朝的历史中,为什么没有在甲骨文上留下任何相关的蛛丝马迹呢?
一直到考古发掘的新发现,才揭晓了这个困扰历史界已久的问题。原来夏朝原本并不叫“夏”!
真假夏朝
提起夏朝,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会是什么?是“大禹治水”中夏朝的始祖大禹和他的儿子启,商汤灭夏这么大的功绩,为何甲骨文没记载?考古揭示夏朝本不叫夏还是夏朝末年残暴不已,最终被商汤灭亡的夏桀?
但如果要说有什么与夏朝有关的历史文物或是真实记载,却会让人一下子陷入困惑。因为一直到现在,仍然没有出土能够明确证明夏朝存在的文字或是遗址。
一直以来,在历史界,对于夏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都争议不断。
周朝虽然和夏朝一样同为历史上最古老的朝代之一,但是近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发掘和文物的相互印证,周朝的存在不仅得到了证实,而且靠着文字记录捋清了清晰的历史发展线。
但反观之,夏朝和商朝的情况却不容乐观。
原本商朝是否存在也一直都备受争议,但是直到1899年甲骨文的问世,众多甲骨上被解析出来的文字,证实了商朝的存在。而1928年发现的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,更是彻底将商朝的神秘面纱揭开,展示在了众人面前。
但在对比之下,夏朝却迟迟没有关键文物的发现。
对于夏朝,大家的印象似乎永远只有建立夏朝的始祖大禹和儿子启,还有最后一个暴君桀,但是其中几百年的历史,却一直空缺无知的。
也正是这个原因,使得夏朝的存在与否成了一个谜团。而在1955年横空出世的偃师“二里头”遗址,却成了目前唯一一个似乎与夏朝有关的文物遗迹。
但如果是夏朝的遗址,为什么要叫“二里头”遗址,而不是像安阳那样称为“安阳殷墟遗址”呢?
其实,是因为就算二里头遗址已经被发掘,也仍旧无法证明夏朝的存在。对于二里头遗址年份的断定,经过科学测量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到1500年之间。
虽然大家推测是在商朝建国之前,属于夏的中晚期。但是二里头遗址在河南被发现,而河南一直以来都是商文化的聚集地,发现了大量的商文化遗址和文物。因此二里头遗址也有可能是商朝正式建立之前的商部落聚居地。
一时之间,对于夏朝的真实性的证明又陷入了僵局之中。
难道夏朝真的不存在吗?那商汤灭夏的历史故事又是从何而来,难道一切都只是编纂吗?直到有新的考古证据发现,才知道究竟为什么商朝的甲骨文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夏。
夏的真实名字
其实,想要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寻找关于商汤灭夏的明确历史记载,根本就是无稽之谈。
虽然甲骨文以文字的形式出现,在每一片甲骨上都刻满了晦涩难懂的商文,但其实,甲骨根本就不是用来记事的,而是用来占卜。
不仅仅是商朝,在春秋战国之前,占卜的现象一直十分频繁和常见。周朝时的龟甲占卜,就来源于商朝。
因此,刻在甲骨上的文字,大多都是有关祈福占卜的问题,如祈求风调雨顺或是向神灵询问国家大事之类的。
除了占卜,祭祀同样是甲骨上最常见的话题。商人的先祖崇拜十分狂热,将死去的先祖当作神灵供奉。他们会在每年的某个固定时刻对曾经的先祖进行祭祀,祈求先祖保佑国家和子民。
正是在这些祭祀先祖神灵的甲骨中,有考古学者发现了夏朝存在的线索。有人发现在卜辞里,“西邑”这两个字出现的格外频繁。
如果卜辞中的“大邑商”指的是当时殷人的首都,那么也不难猜出“西邑”是一个在都城之外的地名。可如果只是一个都城之外的地名,又为什么要多次在祭祀中提到呢?
其实,“西邑”就是夏朝。
在卜辞中,西邑既作为祭祀出现,又被当成过祟害,虽然是一个地方,却被商人当作神灵那样对待,呈现出了矛盾的特点,但细细一想,就会发现其实一点都不奇怪。
他们以“西邑”来代称当时已经被汤灭亡的夏朝,虽然只是一个地名,但其实代表的是已经死去的夏朝祖先。
商朝十分相信先祖神灵的说法,担心夏朝先祖的神灵会因为灭国的怨恨而祸害商朝,因此才会进行祭祀,一面镇压,一面又表示尊崇,希望能够让国家免受灾害。
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提到商汤灭夏的记载,但是这也足以证明夏朝的存在了。而不仅仅是商代的甲骨文,在后代的历史记载中,其实也写明了夏朝就是西邑这个事实。
西邑与夏
在目前,史学家都大致有了这样的一个认知,那就是“夏”这个名字的真正起源是来自于周代。而在周代之前的商代,一直将夏朝称为西邑。
在《礼记》中写道:“惟伊躬天,见于西夏邑。”
在殷代,也就是商代,除了位于中央地区的首都大邑商之外,还分布有另外的几个大城市。而在西边,有一个被称作唐土的地方就是曾经旧的夏朝首都。因为唐土位于大邑商的西边,因此在周代之前就将西邑当作对夏朝的称呼。
《清华简》作为战国时期为数不多被保存下来的完整竹简,也在其中提到了“西邑夏”的这个称呼。
《清华简﹒尹诰》中写到,“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。尹念天之败西邑夏”和《尹至》中的“自西捷西邑,戡其有夏”。
在古时,常常用“尹人”来指“殷人”,也就是商代的人。在《清华简》中,商汤灭夏的历史被非常简明扼要的描写了出来。而“西邑”其实就是夏朝的事实也被再次印证。
因此,其实并不是甲骨文上根本没有商汤灭夏的记载,而是夏以“西邑”的身份出现,曲折地表达了出来。
结语
商汤灭夏的历史的虽然没有商朝时出土的明确记载,但是通过后世的蛛丝马迹,仍然为我们揭晓了那一段远古历史的真相。
夏朝也正是借这些看似普通,实则暗藏深意的晦涩字迹,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透露自己的存在。
或许这就是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的意义,在不断的印证和对比思索之中,证明未能证实的历史真相,推翻错误的历史结论,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最真实的过去。
资料来源:
中国知网《夏王朝存在新证,说殷卜辞的“西邑”》——蔡哲茂
中国知网《夏文化,夏王朝及相关问题》——戴向明
中国知网《殷商甲骨文原初史探讨》——陈远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