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被超越,首席科学家出走!为啥不争气了?

6月21日,OpenAI的竞争对手Anthropic发布新产品Claude3.5,成为了AI圈最受关注的新闻。

原因也很简单,根据Anthropic官方测试数据,GPT-4已经被Claude3.5超越。

这意味着什么呢?

Claude3.5官方测试对比图

3个月前,同样是Anthropic发布Claude3,打破了GPT-4长达1年的AI性能垄断,而这次只花了1个月时间就实现反超!

更要命的是,这一个月里被超越的不只是GPT-4,OpenAI去年惊艳全网的视频大模型Sora,一口气也被国内的快手和国外的Luma、Runway集体超过。

不少用户和媒体都在感叹:「OpenAI你要争点气啊!

前哨的小伙伴对此做了些研究,必须承认Claude3.5并非OpenAI真正的危险,限制它的另有三个要素。

周四的特训营直播,王煜全和大家梳理了知名创投机构YC3年投资的542家AI公司,分享了AI产业最前沿的趋势分析。

今天我们就回过头来看看引发的AI变革的OpenAI,它的处境究竟如何。

特训营直播PPT,完整内容欢迎加入获取

1.Claude3.5为什么不是OpenAI的「危机」?

6月21日,Anthropic正式发布了Claude3.5Sonnet,从数值上看全面超越了竞争对手GPT-4o。

但只要认真对比一下具体成绩,也只是领先了几个点而已,对Anthropic自己而言是巨大的提升,实际上只是拉近了和OpenAI之间的差距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就好像发动机成熟之后,汽车比的就不只是热效率,操控性、节油、环保都会成为用户购买决策的因素。

在AI大模型上,今天大家比拼的不止是「测试成绩」这一个维度,还要看成本价格。

对此Claude3.5确实做了一些更新:

Claude3.5图像识别优化演示

体验过Claude3的用户就会明白,除了智能提升外,又被超越,首席科学家出走!为啥不争气了?其他的更新仍然还是向GPT-4o对齐的状态。

Claude3.5的出现当然有利于用户和开发者,但是仅凭性能上提升,并不能一举改变OpenAI领跑的现状,但它却是危机的信号!

2.危机要素一:AI太热门

对OpenAI而言危机的源头并不是别的,正是它发家的起点—AI太过热门,市场想象空间太大。

正所谓超额的利润就会带来超额的竞争,一个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壁垒,那么越赚钱,想象空间越大就会吸引来越多的竞争者。

AI大模型今天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中。

从Claude3到Claude3.5,大家看到的是ChatGPT并非不能被超越;从快手可灵到Luma、Runway的AI视频,大家看到的是Sora并没有想象中无法企及。

一个市场进入的难度没有这么大,想象空间又无比丰厚,竞争对手必然蜂拥而至,甚至你的客户、你的合作方也会变成你的对手。

OpenAI的大金主微软从来没有停止AI大模型的开发和投资,最近刚刚与OpenAI合作的Apple,也同时宣布与其他大模型厂商合作,以及自研大模型的情况。

根据苹果软件主管CraigFederighi透露,他们同样在考虑与谷歌和Anthropic的合作,首发选择OpenAI仅仅因为它是目前最好的。

CraigFederighi受访照片(中)

OpenAI面对的竞争还不是只是AI大模型的技术和产品层面,最近一年硅谷的AI人才都在也十分激烈。

马斯克就曾公开指责OpenAI挖走特斯拉的工程师,甚至企图挖走特斯拉的AI专家EthanKnight,还好他行动早,不然手下的大牛就走光了。

事实上OpenAI不止在挖人,同样有很多人流失,创新地图的小伙伴曾写过一篇「OpenAI黑帮」的文章(点击跳转阅读),和大家细数过OpenAI出走的大牛都去了哪,这其中就包括了Anthropic这个大对头。

最近,这个出走的名单又有扩充,原首席科学家IlyaSutskever官宣成立「超级安全智能(SSI)」公司,OpenAI被爆解散的超级对齐团队也已流入其他公司,原来的团队负责人JanLeike已经加入Anthropic。

加上之前各路媒体统计的36人,已经38位AI大佬去了别处,其中32位都选择创业,大多仍然在AI行业之中,不但带来新公司的崛起,也对OpenAI产生了挑战。

市场太大总能让你的竞争对手容身,还会让你的员工创业成为对手。

3.危机要素二:资源有限,业务难覆盖

这其实就是市场过大的另一个侧面。

OpenAI用ChatGPT为大家展示了AI大模型的无限潜力,也用Whisper为大家演示了新的AI语音,用Sora展现了生成视频的全新玩法。

当我们看到Transformer架构下,AI大模型看起来无所不能时不要忘记,一个组织/企业资源是有限的。

对OpenAI而言就是GPU的数量就这么多,ChatGPT3个月用户过亿,成绩惊人,也意味着它大量的算力资源都会被锁在这个方向,必须作出资源的取舍。

所以我们才看到GPT-4发布时无比惊人,但是普通用户每天询问次数有限;Sora登顶新闻头条,至今仍未落地。

Sora视频

市场足够大,现有的领军企业无法面面俱到,有想法、有行动力的员工必然会纷纷流失创业。

这样的故事在硅谷历史上反复上演。

1980年代,Adobe创始人在施乐知名的PARC实验室发明了Interpress页面描述语言,花了2年时间说服公司商业化无果,最后只能愤而创业。

1999年,Saleforce创始人面对甲骨文产品越来越复杂,用户在线管理的需求,走上创业之路。

AI行业更是如此。

2017年前聊到AI,领军企业只有谷歌,同样是资源有限,结果AI人才都用脚投票,做完研究转身就开始创业。

今天的OpenAI也面对了同样的场景。

4.危机要素三:自相矛盾的机构定位

市场扩张太快,未来预期太高,这些都是外部因素,对OpenAI而言还有一个内部因素成为它的掣肘—非盈利研究机构的定位

OpenAI成立之初作为一家保障AI安全的研究机构,这个愿景为他吸引来了最初的人才,也驱动着大家最初的奋斗和努力。

研究机构属性面对市场和商业化时出现了矛盾。

理念上,大多数员工因研究而来,大家想要做出的是最新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,希望获取的是学术声誉,推动AI技术的变革。

这个理念下,多发论文、重视技术安全必须放在首位。

但业务上,OpenAI要保持技术、市场的领先却必须反过来,防止技术泄露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发论文,保持市场领先的做法理应是大干快上。

这种内在的矛盾冲突成为了OpenAI最近一年各种「好戏」的源头。

OpenAI前董事会成员海伦·托纳(HelenToner)透露了去年11月罢免SamAltman的原因,因为他让董事会「基本上不可能」了解人工智能开发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够。

不管这个理由是否成立,它能成为讨伐SamAltman的武器,根本在于OpenAI成立的使命愿景让它无法完全像一个真正的初创企业一样迅速行动。

这也成为OpenAI的竞争对手们最大的武器。

Anthropic反复强调自己重视技术安全,每隔一段时间总有相关研究公布;IlyaSutskever成立的公司直接叫「超级安全智能(SSI)」,他在一场采访中提到:SSI会避免运营超大产品的压力,不必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,这样就不用考虑为了迎合市场进行调整和改变。

透露着浓烈的嘲讽意味。

最近硅谷AI研究员们又联合发出一封公开信《关于高级人工智能的警告权(ARighttoWarnaboutAdvancedArtificialIntelligence)

》,大部分发起者就来自于OpenAI离职的安全团队成员们。

参与的OpenAI前员工DanielKokotajlo出面接受采访,话锋直指OpenAI内部:「他们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失去了希望,特别是在他们追求人工智能的时候...其他人已经接受了‘快速行动、打破陈规’的方法,这与强大又不为人类完全的AI技术所需要的相反

」。

外部环境快速变化,团队内部有待整合,这样的局面下OpenAI的危机从来不是一个竞争对手能不能跟上,而是它自己能否长期立足。

要知道初创企业的10年生存率如此之低,如果它不能构建起一个有壁垒的长期盈利项目,今天的火热终归只是过眼云烟。

OpenAI的危机来了吗?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禹均

这家伙太懒。。。

  •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。

最近发表